人類失去“丁丁骨”是進化優(yōu)勢嗎?
這個問題說實在的比較復(fù)雜,我們至今沒有搞懂其中的各種緣由,因為靈長類動物的“丁丁骨”都很袖珍,幾個厘米級別、甚至是毫米級別的,很難形成化石,而且當人類失去“丁丁骨”的時候就更難形成化石了。
所以我們現(xiàn)在不僅沒搞懂為什么丟失,就連具體啥時候弄丟的都不是很清楚。
(資料圖片)
但我們依然是提出了很多理論假設(shè)?下面我就一一道來,供大家參考和討論,你覺得哪種情況最有可能呢?
首先我想說的是,弄丟“丁丁骨”這種獨特的進化總體來說,沒有很強的優(yōu)勢,也不算是退化,只能說適合我們的才是最好的。
甚至丟失了“丁丁骨”以后還為我們帶來的一點點困擾,有時我們很羨慕那些能夠隨時“上線”的其他雄性哺乳動物。
科學(xué)家是如何知道是人類弄丟了?而不是一直都沒有?
這個問題很簡單,看看我們的親戚就知道了。在所有的靈長目中只有 人類和蜘蛛猴 沒有“丁丁骨”,其他的靈長類都有,就連和我們?nèi)祟惓霈F(xiàn)分化最晚的小矮子倭黑猩猩至今也保留了這根骨頭。
而根據(jù)靈長類的進化史,小矮子和我們的祖先分道揚鑣大約是在450萬年前,所以我們就能確定人類失去這個骨頭的大致時間。
其實不僅僅是靈長目,我們放眼整個哺乳動物界,這個骨頭普遍存在于那些食肉目(貓啊、狗啊、獅子、老虎之類的)、嚙齒目(典型代表就是老鼠)、食蟲目(以昆蟲為食的動物,如刺猬)動物中,分布十分廣泛。
而且也有研究論文顯示在在靈長目與食肉目動物分化之前,在我們9000萬年前的共同祖先中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這個骨頭。
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骨頭曾經(jīng)存在于人類的身體里,我們把它弄丟是事實。
上圖就是一些動物的“丁丁骨”,最長為海象的1米,我們還用它的骨頭雕刻出了下圖的工藝品,現(xiàn)在能理解靈長類的毫米級別是啥概念了。
人類為何丟失這根神奇的骨頭呢?
首先可以肯定過的是,既然大部分哺乳動物保留了它,那么它就有絕對的優(yōu)勢,如果把它弄丟,肯定是進化出了不一樣的繁殖策略取代了這跟骨頭的優(yōu)勢,不然自然選擇是不會丟失有絕對優(yōu)勢的特征的。
1、人類沒有發(fā)情期,人類雄性之間的競爭不是很大
自然界中的其他動物大部分都有發(fā)情期,一年的時間內(nèi)動物們會根據(jù)孕期的長短會選擇在秋天或者在春天進行交尾,來繁殖后代。
期間短、任務(wù)繁重,而且雄性為了保證以更大的可能留下更多的后代,那么它們就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(nèi)以更多的雌性完成交尾。
所以這時如果有“丁丁骨”的存在,那真是如虎添翼,說來就來,完成任務(wù)的效率會高很多。
反觀人類沒有固定的發(fā)情期,隨時都可以。時間不緊迫,那么競爭就小了很多,所以“丁丁骨”帶來的隨時在線就顯得沒有必要了。
你可能會認為就是競爭小、時間不緊迫,那有“丁丁骨”總比沒有好??!其實這只是你的偏見,以人類目前進化出來的方式來看,也是十分完美的,不存在任何瑕疵以及任何障礙;
出現(xiàn)障礙也只是老年雄性,但是在遠古時期的人類壽命非常短,還沒等出現(xiàn)障礙呢,都入土為安了。
而且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些哺乳動物跟我們?nèi)祟愐粯記]有這個骨頭,例如鯨魚、馬、驢、大象等等,這說明這根骨頭并不是大自然唯一的選擇。
2、人類的婚配制度,以及人類的專一性,導(dǎo)致了這個骨頭的消失
這跟骨頭除了隨時讓雄性動物保持在線以外,還能提高它們每一次繁殖的成功率,畢竟有了這跟骨頭雄性就能跟雌性長時間的在一起。
這樣就能為自己的遺傳物質(zhì)爭取時間,也能防止其他的雄性求偶。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狗狗的自鎖行為,有時能鎖半個小時。
而人類目前是自然界中專一、一夫一妻制的典型代表,但科學(xué)家也猜測在遠古時期,雖然沒有現(xiàn)在意義上嚴格的一夫一妻,但是是雌性在一段時間內(nèi)只會跟隨一位雄性,所以這個骨頭在提高繁殖成功率上就意義不大了。
但是雄性放棄這個骨頭卻進化出了更為驚奇的特征,就是撞臉蘑菇,有一個冠狀脊,根據(jù)研究表面,這個冠狀脊有很大的作用,可以像勺子一樣挖出前者的“玉米淀粉”,提高自己遺傳的成功率。
這可能是雄性丟失這根骨頭以后,專門進化出來的為了提高繁殖成功率的策略。
3、雌性對雄性的選擇
我認為這個可能性最大,也最為合理!
有“丁丁骨”的雄性,尤其是在靈長類動物界,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小,而且往往這個骨頭都隱藏在了腹部,平時看不到。
但是當它變現(xiàn)在了外邊的時候,就會成為雄性炫耀自己的資本。
首先基因突變導(dǎo)致了一部分人類失去了這個骨頭,科學(xué)家通過對現(xiàn)代人類基因的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人類在70萬年前就已經(jīng)丟失這部分基因代碼。
而產(chǎn)生基因突變的人類在丟失這個骨頭以后,在丁丁的外觀上就產(chǎn)生了很明顯的變化,它不再隱藏起來,而是懸掛在了外面,且會在體積上十分明顯;
證據(jù)是人類雖說沒有了這根骨頭,但體積卻成為了靈長目動物中的佼佼者。
所以懸掛在外面的“丁丁”就無意間成為了一種裝飾品,在雌性的眼里就成為了一種美感。就像雄性孔雀的羽毛一樣,能夠獲得雌性的青睞。
所以是基因突變導(dǎo)致了我們?nèi)祟愂チ硕《」?,而這種突變后帶來的一系列改變并不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繁殖,反而順應(yīng)了人類進化的需求,而且也滿足了雌性的審美。
因此在雌性的選擇下,這種突變的基因就得到了廣泛的傳播,最終取代了人類的丁丁骨。也導(dǎo)致了我們?nèi)祟惖亩《「约航H的外觀完全不同。
總結(jié)
在進化這件事上,有很多的未解之謎。包括一根小小的骨頭,它的去向也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,那么你個人覺得以上哪種最有可能?或者是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原因,歡迎討論。
關(guān)鍵詞:
相關(guān)閱讀
- 06-18
- 06-18
- 06-18
最近更新
- 06-18
- 06-18
- 06-18
- 06-18
- 06-18
- 06-18
- 06-17
- 06-17
- 06-17
- 06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