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?zhí)ь^是幾月幾日的習俗
2月24日是農歷二月初二,傳說是“龍?zhí)ь^”的日子。而每每提及這個日子,人們最先想到的活動就是理發(fā)。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,大家須提前查詢并預約有資質,且有防疫措施的門店,理發(fā)過程中還需全程佩戴口罩,避免與理發(fā)師聊天。
“二月二,龍?zhí)ь^”的由來
除“理發(fā)”這一眾人熟知的活動,“二月二,龍?zhí)ь^”的由來究竟是怎樣的呢?“二月二”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(jié)日,民間將這一天稱為“龍頭節(jié)”。又名“春龍節(jié)”、“春耕節(jié)”、“農事節(jié)”,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,人們迎龍求雨祈豐收。
從節(jié)氣上說,農歷二月初,正處在“雨水”、“驚蟄”和“春分”之間,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。古人認為這是“龍”的功勞,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,不僅是祥瑞之物,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。
民間傳說里,龍會在“二月二”這天蘇醒,騰云駕霧,遨游九天,興風布雨,降下甘霖,滋養(yǎng)世間良田,也護佑著一代代龍的傳人。因此便有了“二月二龍?zhí)ь^”之說。
“二月二”有哪些民間習俗
“剃龍頭”。農歷二月二是蟄龍升天之日,北方過年有習俗,正月不剃頭,生長了一個月的頭發(fā)必須在龍?zhí)ь^日剃掉。兒童理發(fā),叫剃“喜頭”,借龍?zhí)ь^之吉時,保佑孩童健康成長,長大后出人頭地;大人理發(fā),則寓意辭舊迎新,希望帶來好兆頭、好運氣。故民諺說“二月二剃龍頭,一年都有精神頭”。每逢這天,家家理發(fā)店都顧客盈門,生意興隆。
“敲龍頭”。東北部分地區(qū)在“二月二”早晨,以長竿擊打房梁,謂之“敲龍頭”。把龍喚醒,佑一方平安。大人小孩還念著:“二月二,龍?zhí)ь^,大倉滿,小倉流。”
“社戲”。社日舉行的演藝賽會,為酬神求福,要演“社戲”,又稱“土地戲”。宋代陸游《稽山行》說:“空巷看競渡,倒社觀戲場。”農村中春秋社戲,通常在廟臺或臨時搭建的野臺上演出。
關鍵詞: 龍?zhí)ь^是幾月幾日的習俗
相關閱讀
最近更新
- 06-14
- 06-14
- 06-14
- 06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