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點速讀:舊改工作需啃“硬骨頭”
(資料圖)
近日,上海黃浦區(qū)最后一個成片舊改項目——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項目簽約率提前達到生效比例,這意味著歷經了30年努力,上海中心城區(qū)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實現完成。
舊式里弄是上海里弄建筑的一種,二級舊里一般指零星的平房、樓房以及結構較好的老宅基房屋,也是城市建設中拆遷改造的重點。據上海市舊改辦統計,從1992年至今,上海共完成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超過3000萬平方米,受益居民約130萬戶。
舊改工作持續(xù)至今,留下的都是最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沒有住過舊式里弄的人,很難體會到那里居住條件的窘迫。這些舊式里弄往往地段優(yōu)越,但房屋建造時間久遠,居住空間狹小,甚至缺乏基本生活設施。一邊是上海的繁華街區(qū),另一邊卻是“拎馬桶”的舊式生活,這種環(huán)境下的居民既有十分強烈的舊改意愿,但又面臨著保護建筑多、拆遷成本高、產權歸屬復雜等一系列難題。
因此,有效推進舊改工作任務艱巨,必須久久為功、想盡辦法、大膽創(chuàng)新,方能實現民生改善的最終目標。從上世紀90年代的“土地批租”改造舊區(qū)解決資金問題,到本世紀探索“征詢制”“陽光舊改”等舊改新機制,上海推出的一系列創(chuàng)新策略始終瞄準舊改難點。
舊改之難,難在資金,需要引入新模式。以黃浦區(qū)老城區(qū)居住環(huán)境最差的喬家路地塊為例,該地塊多年來舊改征收工作推進緩慢,資金壓力大,規(guī)劃落地難。但自從引入“市區(qū)聯手、政企合作、以區(qū)為主”的新模式后,市屬國企和區(qū)屬國企共同組建以城市更新舊區(qū)改造為核心內容的平臺公司,既緩解了舊改資金壓力,也解決了城市風貌保護難題。
舊改之難,也難在群眾工作,需要創(chuàng)新工作方法。以虹口區(qū)的“十全工作法”為例,其中的宣傳工作全方位、化解矛盾全真情、法律咨詢全釋疑、征收信息全透明等10個方面內容,確保了舊改征收的公平、公正、公開。社區(qū)干部“上得了門、認得清人、談得上話”,用真心、耐心換來了居民們的理解。
舊改是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,更是上海踐行人民城市發(fā)展理念的生動實踐。改善市民生活質量,提高居民的幸福感、獲得感永遠是城市更新改造的追求和目標。相信隨著上海中心城區(qū)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,“蝸居”終將成為歷史,人民群眾的生活將更加美好幸福。 (本文來源:經濟日報 作者:李 景)
相關閱讀
- 06-14
最近更新
- 06-14
- 06-14
- 06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