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“征信修復” 取信唯有守信
新聞背景:
近日,國家發(fā)改委發(fā)布《關于重點開展“征信修復”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》,明確重點治理假借“征信修復”“征信洗白”等名義招搖撞騙、通過虛假宣傳等手段騙取錢財或個人信息的行為,治理目標是在6月底各地方專項治理臺賬退出率力爭達到100%,此后嚴格保持動態(tài)“清零”。
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吳菁/攝
失信者莫被“征信修復”帶偏
所謂“征信修復”是不法中介為牟取不正當利益,故意混淆“征信異議”“信用修復”而捏造出來的概念?;蚪趟羲藗卧熳C據材料進行投訴,或謊稱開辦教授“征信修復”技巧的培訓班,或趁機泄露、買賣個人信息來漁利——無論手法如何翻新,這類中介機構的非法行徑總離不開“欺騙”。
實際上,信用修復所指對象主要是市場主體中的企業(yè),其產生的結果包括移出經營異常名錄、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。至于征信異議,在適用主體上通常是指個人,其實質則是對錯誤或遺漏數據的“糾錯”,而非發(fā)生失信行為之后的信用重塑。
“征信修復”騙局如何終結
網絡上,“征信洗白”“征信修復”廣告并不鮮見。一些人由于違約行為導致失信,企圖通過中介進行“征信洗白”。不法分子恰恰利用了這些人病急亂投醫(yī)的心理,實施詐騙。
高價修復個人征信等騙局,嚴重擾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局,威脅人民群眾財產安全,必須高度關注、重點治理。終結“征信修復”騙局是一個系統化工程。從建立臺賬,到重點監(jiān)管,再到集中公示、打擊虛假宣傳、跟蹤監(jiān)測,多元化的治理措施方能彰顯治理新效能。
指望“征信洗白”,不如確?!罢餍徘灏住?/p>
現代社會信息系統日益完善,個人征信也成為了一個人在數字社會中生存與發(fā)展的重要憑證。企圖通過非法手段進行“征信洗白”,不如從生活的點滴中珍惜個人的“信用清白”,否則不僅無法給征信“去污”,還可能會掉進更大的陷阱。
對失信者來說,“征信修復”是陷阱而不是出路。唯有糾錯守信,方可實現信用重塑。取信以擔當盡責為要,靠的是一點一滴的積累,沒有任何捷徑可循。如果人人都努力成為誠信的踐行者,“征信修復”的騙局便在社會上沒有施展的空間。
(以上綜合南方日報、廣州日報、紅網)
V視角:
@韋韋春天_14252:“征信洗白”,千萬別信!
@浙A-失水的魚:明目張膽行騙,現在騙子都已經這么猖狂了嗎?
@橋本吃完菜了:量力而行,適度消費;珍惜征信,按時還款。
中國經濟網編后語:
“誠信者,天下之結也。”所謂“征信修復”,不僅觸碰了法律底線,而且破壞了社會信用體系,更是對個人信用的再次踐踏,對此必須高度警惕,重拳治理?;ㄥX“洗白”不了征信,只能越“洗”越“黑”,而且白花錢。信用的建立,要靠腳踏實地,取信唯有守信,別無他途。
相關閱讀
- 06-14
最近更新
- 06-14
- 06-14
- 06-14
- 06-13